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學丁
Introductory Sociology (d) 
開課學期
104-2 
授課對象
公共衛生學系  
授課教師
吳嘉苓 
課號
Soc1010 
課程識別碼
305 101D0 
班次
01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社科和碩講堂 
備註
與經濟學一、普通心理學三科擇一必修;限本系學生修習。同時為公衛系主修健行領域之必修科目。兼通識A5*。 參閱分班編組課程
限學號雙號
總人數上限:100人
外系人數限制:2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42Soc1010_01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社會學思考本身是一股力量,一股反固定化的力量。它本身打破了一成不變的壓迫感,恢復了世界的彈性;它顯示世界面貌大可以和今天不同。
Zygmunt Bauman,Thinking Sociologically 2002: 19

台灣的「奇蹟背後」,為什麼有些人得以致富,有些人卻因而致病?為什麼同樣是生病,有些病得到同情與照護,有些病受到排擠與歧視?為什麼有些違法行為還譽為「智慧犯罪」,有些合法行為卻可能受千夫所指?SOP到底是增加效率,還是讓人疏離?為什麼一個以機會均等而著稱的國家,會變成1%所有、1%所治 1%所享?職業很分貴賤,這是如何形成的?為什麼男性從事護理工作、女性擔任汽車修護黑手,都會有些壓力?台灣社會的資本主義特性,與歐美有何不同?為什麼我們打棒球時很討厭韓國,可是打開電視都是韓劇?為什麼越是自我選擇投入的戀愛,分手越加痛苦?社會學引領我們瞭解這些不同層面的社會生活;社會學對於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,以及我們與世界的關連,提出了探索的方法。社會學也強調實踐;如同引文所述,社會學思考提供我們改造世界的角度、靈感與方法。 

課程目標
在這門社會學的導論課中,我們將以「文化、規範與社會控制」、「社會結構與不平等」、「社會體制及其改造」三大單元,介紹社會學的思考方式以及重要概念。這門課特別著重從學生的個人經驗出發,讓學生藉由社會學的觀點以瞭解個人與社會的互動關係,並習得觀察與瞭解社會的方法。這門課也強調「台灣味」,也並重各國案例,期能藉由閱讀與討論台灣本土與國際上的社會現象,來學習社會學、解讀社會萬象並思索改革之路。 
課程要求
在課程教材方面,這門課將倚重《見樹又見林: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、實踐與允諾》(Forest and the Trees: Sociology as Life, Practice and Practice,Allan Johnson著,成令方、林鶴玲、吳嘉苓譯,2001年群學出版)以及其他選讀文章,來介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。請到唐山書局購買(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33巷9號地下室一樓,電話:02-2363-3072)。其他部分的閱讀則製作成讀本。
本堂課獲得台大校方提升教學品質計畫的補助,配置四名碩博士班助教,因此本課程也將設計討論課程,由助教密切帶領同學進行課程討論。因此本堂課的上課方式,很重視同學們積極地參與,主動進行思辨與與討論,並逐漸進入進行社會學研究的學習。上課時間(演講課與討論課)禁止使用筆電、手機等行動上網科技,如需要筆電作筆記,請在上課前跟老師或助教說明。
這門課的評分方式為:
(1) 課堂三分鐘小考10%:13次的演講課,會有進行三分鐘小考,最後選10次的成績登錄。
(2) 討論課的表現與出席30%:討論課的投入程度、團隊合作、以及運用社會學的能力等等綜合能力表現。本學期共有十次的討論課,請假事宜請跟助教辦理。
(3)個人作業60%:共四次小作業,每次15%。每次作業請於上課前一天的中午以前,上傳到ceiba網站上。遲交一天扣分數10%,兩天20%,以此類推。上課當天請攜帶作業的紙本,以便討論課討論。評分時將以資料的豐富性以及對社會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作為依據。非常建議搭配課堂演講的內容,以及指定閱讀教材來進行個人作業的寫作。
(4)社會學書介—加分項目8%: 請將我們課堂上選讀與推薦的專書,寫成500字以上的書介,放在臉書或其他社群網站上,跟朋友討論此書,並在po文一週內,認真回答臉友們的的問題。請將書介,以及與臉友們的互動(個資請匿名),做成pdf檔,放在ceiba網站上。全學期都可以進行。
(5)自己的作業自己作,如有抄襲或請他人代工的情況,皆以零分計算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三 14:00~16:00 
指定閱讀
每週課程主題與指定閱讀:
W1(2/22)課程介紹
社會現場:觀看紀錄片「我愛高跟鞋」(2010年,賀照緹導演,57分鐘,公視出版)

W2(2/29)和平紀念日補假

W3 (3/7)社會學的想像
《見樹又見林》,第一章,「森林、樹群、還有那件事」。
Korgen, Kathleen Odell and Jonathan M .White. 2014[2010]. 「進擊的社會學家:社會學觀點以及社會學、民
主與公民參與間的關聯」,頁1-21於《進擊的社會學家》(趙倩譯)。台北:群學。
討論課活動:討論「解決社會問題:跳脫個人主義式的模式」

主題一:文化、規範與社會控制
W4(3/14)文化、差異與霸權
《見樹又見林》,第二章,「文化—符號、觀念和生活種種」
Solomon, Andrew. 2015[2013]. 「孩子」,頁1-50於《背離親緣》。台北:大家出版社。
討論課活動:繳交、討論作業I:個人的煩惱與歷史社會
作業I:個人的煩惱與歷史社會。
1500-2000字。3月13日中午上傳ceiba網站。3月14日上課時繳交紙本。

W5(3/21) 偏差與社會控制
古川誠,[2006]2008,「社會的病理」,頁143-159《基礎社會學》(片桐新自、永井良和、山本雄二編,
蘇碩斌、鄭陸霖譯)。台北:群學。
夏傳位,2008,「掀開卡債族的面紗」,頁39-70於《塑膠鴉片》。台北:行人。

W6 (3/28) 科層組織與鐵牢籠
《見樹又見林》第五章,「我們、它和社會互動」
Ritzer, George. 2002[1993]. 「麥當勞化與麥當勞化的先驅:從鐵牢籠到速食工廠」,頁42-72於《社會
的麥當勞化》(林祐聖、葉欣怡譯)。
社會現場:觀看短片「窮富翁大作戰II—田北辰」。
討論課活動:討論短片,討論小組勞動調查I

W7(4/4)春假

主題二:社會結構與不平等
W8(4/11)勞動、階級與生活機會
《見樹又見林》第三章,「社會生活的結構」
張晉芬,2011,「勞心與勞力的分隔:勞動過程與勞動控制」,頁115-138於《勞動社會學》。台北:政
大出版社。
討論課活動:策劃小組勞動調查II

W9(4/18)解釋不平等的機制:政治經濟學的觀點
Stiglitz, Joseph. 2013,「失靈的市場 失能的政府」,頁176-213於《不公平的代價》(羅耀宗譯)。台北:
天下。
Albert, Michel. 1995. 「另一種資本主義」,頁75-92於《兩種資本主義之戰》(莊武英)。台北:聯經。

W10(4/25)資本主義與全球化
黃崇憲,2010,「從開港到加入WTO:當代台灣資本主義的歷史與結構轉型」,頁137-170於《帝國邊
緣:台灣現代性考察》(黃金麟等編)。台北:群學。
Lie, John. 2012. “What Is the K in K-pop? South Korean Popular Music, the Culture Industry, and National
Identity.” Korea Observer 43(3): 339-363. (閱讀351-362)
討論課活動:小組報告「勞動調查」成果
作業II:小組勞動調查。以兩到三人一組,調查某個工作的勞動狀況,並寫成3000-4500字的報告。4月24日傍晚六點前上傳ceiba網站,25日上課時繳交紙本,並進行口頭報告。

主題三:社會體制及其改造
W11(5/2)權力、政治體系與公民社會
范雲,2012,「『台灣共識』如何可能?一個來自公民社會的觀點」,頁233-251於《文明的呼喚:尋找
兩岸和平的路》(徐斯儉、曾國祥編)。台北:左岸。
Erik Olin Wright. 2015[2010]. 「真實烏托邦(一):社會賦權與國家」,頁209-254於《真實烏托邦》(黃
克先譯)。台北:群學。

W12(5/9)教育體制與改革
山本雄二,[2006]2008,「學歷與社會」,頁125-142於《基礎社會學》(片桐新自、永井良和、山
本雄二編,蘇碩斌、鄭陸霖譯)。台北:群學。
Bonnewitz, Patrice. 2002. 「社會再生產:學校的角色」,頁144-166於《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》(林
志明、尉遲秀譯)。台北:麥田。
討論課活動:討論作業三的校園生活與教育制度

作業III:我的中學時代
1500-2000字。5月22日傍晚六點前上傳ceiba網站,22日上課時繳交紙本。
本次作業參考閱讀:
陳政亮,2015/12/22,「競爭人格的養成」,出自「巷仔口社會學」部落格(http://twstreetcorner.org/2015/12/22/chenjengliang/)
黃敏雄,2010,「跨國比較學生數學表現」,知識天地,《中央研究院週報》,第1256期,頁5-6。

W13(5/16)情慾與親密關係
林津如,2010,「追尋與徘徊:百年台灣家庭與親密關係之變遷」,頁283-312於《帝國邊緣:台灣現
代性考察》(黃金麟等編)。台北:群學。
周華山,2001,「非獨佔式情慾論述」,頁168-185於《無父無夫的國度?》。香港同志研究社。
社會現場:觀看紀錄片「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」(2001年,周華山導演)

W14 (5/23) 宗教與社會
瞿海源、姚麗香,1986,「台灣宗教變遷之探討」
Someone.tw,2016.5.1,以「現代化宗教」觀點分析《佛教如來宗》現象
https://someone.tw/2016/02/20/openrelationship/
客座主講:黃克先(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)
討論課活動:分享作業三「我的中學時代」

W15 (5/30) 環境與風險社會
林崇熙,2001,噤聲的技術 – 拼裝車的美麗與哀愁,《科技博物》6(4):34-58。
Winner, Langdon. 2004[1986]. 「技術物有政治性嗎?」(方俊育、林崇熙譯,林崇熙校訂、導讀),
頁123-150於《科技渴望社會》(吳嘉苓、雷祥麟、傅大為編)。台北:群學。
討論課活動:討論作業IV「社會運動與真實烏托邦」

W16(6/7)社會運動與社會參與
小熊英二,2015[2012],「如何改變社會」,頁328-381於《如何改變社會:反抗運動的實踐與創造》。
台北:時報。
張晉芬,2011,「要發聲、也要行動:工會與勞工運動」,頁21-353於《勞動社會學》。台北:政大出
版社。
作業IV:社會運動與真實烏托邦。
1500-2000字,6月6日傍晚六點前上傳ceiba網站,7日上課時繳交紙本。
討論課活動:分享作業IV「社會運動與真實烏托邦」

W17 (6/14) 實踐社會學、思索未來
見樹又見林,第六章「實踐社會學、思索未來」。
討論課活動:重返我的社會學想像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三分鐘小考 
10% 
13次的演講課,會有進行三分鐘小考,最後選10次的成績登錄。 
2. 
討論課的表現與出席 
30% 
討論課的投入程度、團隊合作、以及運用社會學的能力等等綜合能力表現。本學期共有十次的討論課,請假事宜請跟助教辦理。 
3. 
個人作業 
60% 
共四次小作業,每次15%。每次作業請於上課前一天的中午以前,上傳到ceiba網站上。遲交一天扣分數10%,兩天20%,以此類推。上課當天請攜帶作業的紙本,以便討論課討論。評分時將以資料的豐富性以及對社會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作為依據。非常建議搭配課堂演講的內容,以及指定閱讀教材來進行個人作業的寫作。 
4. 
社會學書介—加分項目 
8% 
請將我們課堂上選讀與推薦的專書,寫成500字以上的書介,放在臉書或其他社群網站上,跟朋友討論此書,並在po文一週內,認真回答臉友們的的問題。請將書介,以及與臉友們的互動(個資請匿名),做成pdf檔,放在ceiba網站上。全學期都可以進行。 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2  課程介紹
觀看紀錄片「我愛高跟鞋」(2010年,賀照緹導演,57分鐘,公視出版) 
第2週
2/29  和平紀念日補假 
第3週
3/07  社會學的想像
《見樹又見林》,第一章,「森林、樹群、還有那件事」。
Korgen, Kathleen Odell and Jonathan M .White. 2014[2010]. 「進擊的社會學家:社會學觀點以及社會學、民
主與公民參與間的關聯」,頁1-21於《進擊的社會學家》(趙倩譯)。台北:群學。
討論課活動:討論「解決社會問題:跳脫個人主義式的模式」
 
第4週
3/14  文化、差異與霸權
《見樹又見林》,第二章,「文化—符號、觀念和生活種種」
Solomon, Andrew. 2015[2013]. 「孩子」,頁1-50於《背離親緣》。台北:大家出版社。
討論課活動:繳交、討論作業I:個人的煩惱與歷史社會
 
第5週
3/21  偏差與社會控制
古川誠,[2006]2008,「社會的病理」,頁143-159《基礎社會學》(片桐新自、永井良和、山本雄二編,
蘇碩斌、鄭陸霖譯)。台北:群學。
夏傳位,2008,「掀開卡債族的面紗」,頁39-70於《塑膠鴉片》。台北:行人。
 
第6週
3/28  科層組織與鐵牢籠
《見樹又見林》第五章,「我們、它和社會互動」
Ritzer, George. 2002[1993]. 「麥當勞化與麥當勞化的先驅:從鐵牢籠到速食工廠」,頁42-72於《社會
的麥當勞化》(林祐聖、葉欣怡譯)。
社會現場:觀看短片「窮富翁大作戰II—田北辰」。
 
第7週
4/04  春假 
第8週
4/11  勞動、階級與生活機會
《見樹又見林》第三章,「社會生活的結構」
張晉芬,2011,「勞心與勞力的分隔:勞動過程與勞動控制」,頁115-138於《勞動社會學》。台北:政
大出版社。
討論課活動:策劃小組勞動調查II
 
第9週
4/18  解釋不平等的機制:政治經濟學的觀點
Stiglitz, Joseph. 2013,「失靈的市場 失能的政府」,頁176-213於《不公平的代價》(羅耀宗譯)。台北:
天下。
Albert, Michel. 1995. 「另一種資本主義」,頁75-92於《兩種資本主義之戰》(莊武英)。台北:聯經。
討論課活動:小組報告「勞動調查」成果
 
第10週
4/25  資本主義與全球化
黃崇憲,2010,「從開港到加入WTO:當代台灣資本主義的歷史與結構轉型」,頁137-170於《帝國邊
緣:台灣現代性考察》(黃金麟等編)。台北:群學。
Lie, John. 2012. “What Is the K in K-pop? South Korean Popular Music, the Culture Industry, and National
Identity.” Korea Observer 43(3): 339-363. (閱讀351-362)
 
第11週
5/02  權力、政治體系與公民社會
范雲,2012,「『台灣共識』如何可能?一個來自公民社會的觀點」,頁233-251於《文明的呼喚:尋找
兩岸和平的路》(徐斯儉、曾國祥編)。台北:左岸。
Erik Olin Wright. 2015[2010]. 「真實烏托邦(一):社會賦權與國家」,頁209-254於《真實烏托邦》(黃
克先譯)。台北:群學。
 
第12週
5/09  教育體制與改革
山本雄二,[2006]2008,「學歷與社會」,頁125-142於《基礎社會學》(片桐新自、永井良和、山
本雄二編,蘇碩斌、鄭陸霖譯)。台北:群學。
Bonnewitz, Patrice. 2002. 「社會再生產:學校的角色」,頁144-166於《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》(林
志明、尉遲秀譯)。台北:麥田。
討論課活動:討論作業三的校園生活與教育制度

作業III:我的中學時代
1500-2000字。5月22日傍晚六點前上傳ceiba網站,22日上課時繳交紙本。
本次作業參考閱讀:
陳政亮,2015/12/22,「競爭人格的養成」,出自「巷仔口社會學」部落格(http://twstreetcorner.org/2015/12/22/chenjengliang/)
黃敏雄,2010,「跨國比較學生數學表現」,知識天地,《中央研究院週報》,第1256期,頁5-6。
 
第13週
5/16  情慾與親密關係
林津如,2010,「追尋與徘徊:百年台灣家庭與親密關係之變遷」,頁283-312於《帝國邊緣:台灣現
代性考察》(黃金麟等編)。台北:群學。
周華山,2001,「非獨佔式情慾論述」,頁168-185於《無父無夫的國度?》。香港同志研究社。
社會現場:觀看紀錄片「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」(2001年,周華山導演)
 
第14週
5/23  宗教與社會
瞿海源、姚麗香,1986,「台灣宗教變遷之探討」
Someone.tw,2016.5.1,以「現代化宗教」觀點分析《佛教如來宗》現象
https://someone.tw/2016/02/20/openrelationship/
客座主講:黃克先(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)
討論課活動:分享作業三「我的中學時代」
 
第15週
5/30  環境與風險社會
林崇熙,2001,噤聲的技術 – 拼裝車的美麗與哀愁,《科技博物》6(4):34-58。
Winner, Langdon. 2004[1986]. 「技術物有政治性嗎?」(方俊育、林崇熙譯,林崇熙校訂、導讀),
頁123-150於《科技渴望社會》(吳嘉苓、雷祥麟、傅大為編)。台北:群學。
討論課活動:討論作業IV「社會運動與真實烏托邦」
 
第16週
6/06  社會運動與社會參與
小熊英二,2015[2012],「如何改變社會」,頁328-381於《如何改變社會:反抗運動的實踐與創造》。
台北:時報。
張晉芬,2011,「要發聲、也要行動:工會與勞工運動」,頁21-353於《勞動社會學》。台北:政大出
版社。
作業IV:社會運動與真實烏托邦。
1500-2000字,6月6日傍晚六點前上傳ceiba網站,7日上課時繳交紙本。
討論課活動:分享作業IV「社會運動與真實烏托邦」
 
第17週
6/13  實踐社會學、思索未來
見樹又見林,第六章「實踐社會學、思索未來」。
討論課活動:重返我的社會學想像